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傳藝中心)原成立於民國91年1月,為文化部(前身為文建會)之附屬機構,主要職掌除了負責統籌規劃全國傳統藝術之維護、調查、研究、保存、傳承與發展等業務外,為導入民間的活力、人力與物力,將屬於公共服務性質及不涉及公權力之設施委託民間專業經營,以拓展傳統藝能的影響層面,因此傳藝中心之組織定位係以「政府機構」為主,園區部分設施及推廣業務「委託民營」為輔,雙軌並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包含傳藝宜蘭園區、臺灣戲曲中心、高雄傳藝園區,打造傳統藝術育成平台,建構更完整的傳統藝術體驗場域,並使「國光劇團」、「臺灣豫劇團」及「臺灣國樂團」等三個國家專業劇(樂)團名揚海內外,成為「臺灣之光」。其中臺灣戲曲中心座落於臺北市士林區,鄰近捷運芝山站。建築師姚仁喜秉持「與自然共生」的建築美學,以「一桌二椅」作為整體發想,將戲曲藝術的寫意表演手法巧妙鑲入建築設計中。
營運定位
致力策辦高品質傳統表演藝術演出,透過節目製作達成維護傳
統經典、銜接當代創意、探索未來趨勢目標,永續臺灣傳統表
演藝術發展。扶植傳統表演藝術創作暨表演人才,傳承戲曲美
學基因;並提供劇場專業設施及前後臺服務,與民間創作者共
享藝文資源。積極規劃教育推廣活動,促進傳統表演藝術欣賞
之扎根及普及,開拓觀眾群。
經營策略
臺灣戲曲中心節目規劃立基於四季脈絡,即四大節目類型之策
辦脈絡:一類為場館主動規劃民間各劇種團隊演出,包括:歌
仔戲、客家戲、傳統偶戲、南北管、京劇、崑曲、說唱曲藝、
民俗技藝、藝陣等各式節目,一類為本中心附屬三團一館(國
光劇團、臺灣國樂團、臺灣豫劇團、臺灣音樂館)演出,一類
為國際交流節目,另一類則為民間劇團外租申請檔期演出。
透過臺灣戲曲藝術節、亞太傳統藝術節年度二大旗艦級藝術節
串聯、各項專案演出,以及本中心三團一館展演活動,建立臺
灣戲曲中心品牌,呈現臺灣傳統藝術豐富多元面向。
臺灣戲曲中心設有大表演廳、小表演廳、多功能廳、戶外廣場、中小型音樂練習室、臺音資料館以及其他空間,供各式藝文活動及演出、排練使用。
大表演廳
設有1,036席次的大表演廳,位於戲曲中心北棟建築,突破傳統意象,前廳以金箔鋪牆,搭配三盞流線水晶吊燈,展現富麗廳堂大氣風範。觀眾席充滿戲曲趣味,有別於一般劇場觀眾席的設計,座位色彩呈現各式紅色,如同戲曲經典角色「紅娘」一般,帶來青春、活潑的新氣息!
小表演廳
240席次的小表演廳,即為俗稱「黑盒子」之實驗劇場空間,位於戲曲中心南棟。舞臺區可變化成單面式、雙面式、三面式、環繞式及L形等不同舞臺配置,滿足表演團隊不同需求。
臺灣音樂館
主要空間包含B1視聽室、展示室及工作坊;1F餐飲服務區、售票及資訊服務站;2F音樂資料室;3F特展室。
3102多功能廳
位於三樓北側的3102多功能廳,面積約517.2平方公尺,適合做為排練空間、記者會、演出空間使用。此空間面積等同大表演廳主舞臺,使用者於此空間排練時,能妥善評估大表演廳演出時之相對位置,減少技彩排時間,提高演出準確度。
3201多功能廳
位於三樓南側的3201多功能廳,面積約502平方公尺,廳內有一座固定舞臺,空間場域內的殘響效果優良,適合作為音樂獨奏會、合唱團音樂會或發表會使用。內無固定觀眾席位,如欲安排演出,可容納200位觀眾座席。
國際會議廳(7003多功能廳)
位於七樓南側的國際會議廳(7003多功能廳),面積約438平方公尺,配有休息室、控制室、同步翻譯室等整體區域,可作為研討會、工作會議、示範講座等專業國際會議廳使用。
戶外廣場
面積約528平方公尺,作為大、小表演廳與臺音館間的公共空間,常設公共藝術行動舞臺車,可作為容納300人座席之戶外演出舞臺。提供多樣性活動,創造更貼近生活的表演空間。
戲曲平台
戲曲平台位於臺灣戲曲中心南北棟,即大、小表演廳之間的三樓戶外空間。面積約348平方公尺,亦是串起中正高中及芝山捷運站之間兩個社區的連通道。適合作為市集、街頭藝人表演空間、戶外展演場地使用。也提供來訪民眾及鄰近居民休憩機能,是台北著名拍照景點之一。
前往方式 : 詳見交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