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鬥陣趣—虎獅派對/11.12臺灣傳統虎獅陣頭匯演團隊介紹
2022鬥陣趣—虎獅派對/臺灣傳統虎獅陣頭匯演
演出時間: 11/12(六)10:00-18:50
活動地點:臺灣戲曲中心戶外廣場
由國內少見且特色十足的舞虎,以及廣泛傳承全臺各地,其文化內涵豐富且樣式多元的獅陣匯演交流。
上午時間 | 演出團隊 |
10:00-10:25 | 基隆長興呂師父龍獅團 |
下午時間 | 演出團隊 |
14:35-15:00 | 臺中外埔水美里義虎團 |
15:00-15:20 | 雲林下崙國民小學龍鳳獅隊 |
15:20-15:40 |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 |
15:40-16:05 | 臺南溪南寮興安宮金獅陣 |
16:05-16:30 | 雲林北港老塗獅白鶴獅陣 |
16:30-16:50 | 臺北東湖國民小學舞獅隊 |
16:50-17:15 | 高雄五甲龍成宮獅陣 |
17:15-17:40 | 自立玄安金獅團 |
17:40-18:05 | 新竹下山芎林金獅團 |
18:05-18:25 | 桃園山腳國民小學醒獅隊 |
18:25-18:50 | 臺北大龍峒金獅團 |
基隆長興呂師父龍獅團
基隆長興呂師父龍獅團的發展可溯及到呂美吉師傅之父創設的「長興堂武館」,戰後隨國民政府將原鄉堂號帶來臺灣,創館初期曾延請粵籍師傅來傳承白鶴拳及台灣獅,後以醒獅技藝的展演為主。醒獅來自於廣東一帶,其造型立體趣味且舞弄表現輕快逗趣,配合著跳樁等高難度宛如特技般的表演風貌,相當受社會大眾所歡迎。
該團承襲自廣東老師傅的獅陣腳步,為正統粵獅傳衍團體,深具廣府舞獅的特色,其展演套路以傳統武術為基底,舞獅套路戲齣新穎富有創意,例如獅子出洞、獅子鬥螃蟹(螃蟹青)、毒蛇攔路(蛇青)、醉獅(酒青)等,曾於各種大型醒獅競賽中獲多項佳績,更是獅王競技的常勝軍。
臺中外埔水美里義虎團
臺中外埔水美里義虎團成立於民國五〇年代,是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國家重要民俗文化資產)起駕的送駕陣頭之一。最初由臺中大甲武師蔡趖創立「義虎團」,傳授拳術與弄虎技藝,後傳習有大甲義和里義虎團、外埔六分村義虎團、外埔水美村義虎團。舞「虎」,展演的原理近似弄獅,僅是造型改以老虎樣貌,是全臺罕見以虎為主角的陣頭團體,極具地方文化特色。隨著當地長者逐漸凋零,曾經一度面臨失傳危機,近年為復甦義虎團,培育新生代,積極傳承延續這項技藝。
雲林下崙國民小學龍鳳獅隊
下崙國小龍鳳獅隊成立於民國106年,雖然成軍時間較晚,但在吳登興師傅(雲林縣登錄保存技術與保存者)苦心指導培訓下,成為一支相當具實力特色兼具的隊伍。起初為學校社團,後來受到家長、縣府與廟宇支持,逐漸發展成校隊。近幾年更是連年奪冠,在努力學習傳統技藝的背後,更多的是克服與堅持。龍鳳獅陣技藝承傳自北港德義堂系統,是臺灣民間特有的獅陣之一,一龍一鳳搭配臺灣獅聯合演出,極具特色。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
國立台灣戲曲學院自1982年創設民俗技藝學系前身的綜藝科以來,積極推動傳統雜技的教學系統化工程,期許能肩負起傳統雜技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自始以來對北京獅的技藝教學從未間斷。北京獅的特點以精湛技藝有如穩定、平衡、準確、跳躍、敏捷、靈活、節奏為基礎。表演者在熟練地掌握舞獅技藝不斷的揣摩現實中的獅子,在基礎上自然形成一種表演特色。
2020年,曾前往法國參加第41屆法國明日馬戲國際藝術節,榮獲團體表演賽特別獎,意義非凡。得獎的「月光下之靈獸降12臨」作品,結合東方傳統特技「南獅」廣東獅和「北獅」北京獅, 以及以臺灣原住民狩獵、馴獸為靈感的高難度動作,獲得歐洲劇場經紀公司頒發的特別獎。
臺南溪南寮興安宮金獅陣
溪南寮興安宮金獅陣成立時間約在民國38年,初期聘請烏竹林、檨仔林兩地師傅來傳授獅藝,屬於「紅腳巾」系統,奉祀太祖先師。金獅陣之紅面橢圓形獅頭,採用畚箕為形打造而成,造型極具特色,展演形態配合各式兵器裝備,氣勢磅礡且陣容浩大。該團是西港刈香(國家重要民俗文化資產)、鹿耳門天后宮「臺江迎神祭」遶境倚賴的重要武陣。傳承於臺南西港及沿海地區的金獅陣,多由村莊庄頭組陣傳藝,金獅陣逢香科祭典前開館演練,並隨祭典落幕而謝館暫停活動,甚少有機會前往其他場合進行展演呈現。
溪南寮興安宮金獅陣為推廣獅藝傳統,不僅成立有金獅會館,也長期向在地國小推廣獅陣,懷抱著傳承向下扎根之使命,2013年獲臺南市政府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
雲林北港老塗獅白鶴獅陣
雲林北港老塗獅白鶴獅陣成立於民國49年,以白鶴為名,是國內少數以白鶴領獅的特色陣頭,其武術傳承來自北港百年武館北港勤習堂。創立以來,秉持著傳統武館陣頭的在地堅持,僅在北港朝天宮迎媽祖(國家重要民俗文化資產)這場在地祭典時才定期出陣,不論在技藝及精神延續上維持著道地的武館風範。其獅頭屬於「開口獅」,早年獲進口商的引薦,於獅頭上裝飾兔毛,成為「鳳陽開口獅」的創始,極具美感及特色。
至民國70年代起,北港老塗獅即年年辦理武術體驗營不曾停歇,積極訓練投入新血,在第二代館主黃厚銘師傅的苦心經營下,北港老塗獅白鶴獅陣的成員含括老中青世代,傳承不僅未出現斷層,屢屢出陣所展現的純熟獅藝及團隊向心力,更讓北港老塗獅白鶴獅的聲名遠播。
臺北東湖國民小學舞獅隊
東湖國小舞獅隊成立於民國92年,聘請洪文定師傅擔任指導教練,在專業教練指導引導下,學生們利用課後時間練習,跳躍、翻滾,呈現舞獅的技藝與獅藝,將舞獅表現的淋漓盡致,常代表學校參加全國各級舞獅比賽並屢獲佳績。
高雄五甲龍成宮獅陣
高雄五甲龍成宮獅陣成立於日治時期,係由泉州唐山師父教授武術、獅藝,原屬於鳳山五甲地區的民防組織,平時主要配合庄內大廟龍成宮媽祖及三境主的慶典來出陣,後加入龍成宮成為附屬陣頭。獅陣主要配合龍成宮媽祖四年一次出巡外,除有神明特別指示之外,甚少對外贊境出陣。
該團獅陣以單一獅頭,配合獅鬼、獅虎等角色互動,進行傳統的獅套展演,扮演「獅虎」的成員,頭戴虎頭面具、身穿虎紋衣物,負責來引獅出陣,亦是弄獅表演的要角。除此之外,出陣表演前需將獅救醒,結束後再進行殺獅,再以八卦封住以免傷人的表演環節,也是該團獅陣的特色。
自立玄安金獅團
三重自立金獅團成立於民國68年,為北臺灣陣頭界叱吒一時的角頭獅團,武術與獅藝傳承於三重自強金獅團,主祀達摩祖師為祖師爺。早年活躍於北臺灣各大廟會第一線,到今日在老團長許建福師傅堅守傳統獅頭製作技藝的使命感下,將自立金獅團從過往以頻繁出陣闖蕩大小廟會的指標性獅團,一轉成為生產精緻手工傳統獅頭的工坊名店。自立獅頭被譽為「獅頭界的愛馬仕」,2019年獲新北市政府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統工藝保存者。
師承自立金獅團的臺北玄安金獅團成立於民國70年,該獅團承襲自立許建福師傅的獅藝,延續傳統、遵守禁忌,展現正統的台北獅文化精神,一方面,也積極在不違背師承及禁忌之下,嘗試添加創意展演元素,透過不同的陣頭、物件搭配,呈現豐富具創新又保有傳統的展演風貌。自成一格的出陣表現,讓玄安金獅團成為目前大台北地區少數能保留傳統又持續創新的在地傳統獅團。
本次將由祖館自立金獅團偕同玄安金獅團,以師徒合陣的難得合作模式,重現日趨式微的台北角頭獅出陣展藝的威武氣概,傳承延續傳統獅團的造型及武藝,精彩可期。
新竹下山芎林金獅團
新竹芎林客家金獅團約成立於日治時期,又稱「新竹下山芎林金獅團」,為往昔農村閒暇之餘習武強身之下的一種藝能展現,是當地鄭屋所屬的武術團體,具地方家族與客家民俗文化特色。
鄭家獅頭採綠色、方形的「開口獅」,獅頭形象顯得凶猛威武,舞步以七星步為主,有強烈的武術性格,配合硬拳、器械、開口獅等各項技藝,構成客家獅鄭氏武藝特色的「全棚獅」典範。2010年獲登錄為新竹縣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
桃園山腳國民小學醒獅隊
山腳國小醒獅隊是以「南獅」,也就是俗稱的「佛山醒獅」作為發展重心。南獅的展演主要是獅子的喜、怒、哀、樂、動、靜、驚、疑等八種神態,並以采青為己任,歷盡艱險取得勝利。過程中常與觀眾互動,以獅口拋灑帶有福氣的吉祥物,象徵獻上好運給現場每位觀眾。是集觀賞性、藝術性、競技性為一體的獅陣展現,具有強烈吉祥、喜慶色彩和氣氛渲染能力。
臺北大龍峒金獅團
大龍峒金獅團成立至今已有兩百餘年,是北臺灣歷史最悠久的獅團,被公認尊稱為「老獅祖」。其創始淵源與大龍峒聚落、同安籍族群、頂下郊拚械鬥歷史密切關聯,具有守護村莊、團練民防的功能。獅藝與武藝傳承源自於清代,屬於上路舞法,俗稱「頂路獅」,傳統陣容僅有一隻獅子,呈現咬腳、咬蝨、沉睡、搔癢、翻滾、打四門等動作,輔以「獅鬼」、「獅婆」配合展演。
大龍峒獅頭呈「唯義無耳」特徵,意即獅頭除去耳朵,以象徵避免耳語動搖而引發是非、傷害團結,無耳的金獅造型也成為大龍峒金獅團的特色之一。依臺北在地風俗,獅團排列、老者居前,也因此,在參與大龍峒保安宮保生大帝聖誕祭典繞境(臺北市登錄民俗)、臺北霞海城隍廟五月十三迎城隍(臺北市登錄民俗)、光復節臺北法主公廟遶境等廟會活動,大龍峒金獅皆擔任先鋒陣,地位炯耀。
該團不僅延續傳統,近年來從出陣再走向劇場演出,亦在國家重要慶典中嶄露聲勢浩大的弄獅展兵器盛況,2011年登錄為臺北市無形文化資產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